三天三夜没吃盐,你能想象战斗中的士兵靠萝卜汤和辣椒干顶日子?而一堆不起眼的黑石头,却能换回成吨银元,养活十万红军,支撑起风雨飘摇的中国革命。这一奇迹发生在九十多年前的江西赣南和福建闽西。钨矿,这个说出来大多数人连字都懒得查的金属,竟然牵动了中外军阀、资本家、德国希特勒,甚至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走向。这是怎么做到的?谁又在暗处操控风云?别急,今天让咱扒一扒赣南钨矿如何把中国红色革命救了命。
一边是靠一把钨砂换银元养活红军的中央苏区,一边是打着“剿共”旗号却偷偷和红军做生意的广东南天王陈济棠。按理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刀都磨亮了准备干架,可这两伙人却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分钱?有人怀疑这是不是另有玄机。再一看数据:当年红军据点外老百姓连油盐都配给到“三钱三钱”的卖,军队吃萝卜水,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却靠钨矿出口收入占了大头。怪事一箩筐,远比你电视剧里看到的赌场桥段精彩。
当年南方山里的人都知道,地里埋着奇怪的黑矿石,谁能想到这玩意抢手比金条还厉害。到了1930年代,世界钨产中心在中国,赣南占了全国70%钨矿产量。德国纳粹急着要钢铁装备,世界列强都在抢钨,广东、江西、福建的地皮因此热得烫脚。蒋介石、陈济棠、地方军阀,甚至日本人都盯死了这 据矿山。红军一开始就抓住机会:开公司、建贸易分局,就像开连锁超市,货源供不应求。当地老百姓夹在中间,有的觉得害怕,有的觉得“有活干总比没饭吃强”,也有走南闯北的生意人,转行搞矿,腰包鼓了不少。
可惜好景不长,蒋介石和国民党老早就不乐意了,他们说:怎么能让红军发财?于是一连五次大围剿,一百万兵力往山沟里砸。根据地被四面围困,盐、油根本进不来。老百姓买盐得凭票,一天就三钱。传说多的吓人:孩子洗澡没盐泡、老人泡脚用萝卜汤替代。红军也没好过,前有白区断粮,后有敌军堵道,连当兵的都肿得抬不起来。有人说“钨矿出口一本万利”,可惜矿挖出来出不去,贸易路线哪有那么简单?广东、福建时不时封路,黑市商贩宰一刀加价,地下交易贩子弄不好还掉性命。反对的声音也多:有人说“红军和军阀做生意,不等于跟坏人同流合污?”有人担心这钱流进白道,养肥了敌人,革命初心能不能守得住,争议不断。
偏偏在这混乱时候,来了个大反转。陈济棠不按剧本演,他和蒋介石本来一条船,却为自家地盘争风吃醋。打着“围剿”红军的旗号,陈济棠的部队实则阳奉阴违,既不真打红军,还和红军私下做钨矿买卖,把赣南的货艰难运出去换钱。他甚至帮德国修兵工厂、做大生意,当国民党高层头疼不已。你打你的围剿,我赚我的钨砂钱,两不耽误。此前陈济棠试彩票似地打过红区,想自己霸矿山,结果不敌红军反扑。这回认清现实,干脆“割地做盟友”,争取共同发财。红军也知道自己靠天吃饭不如靠钨矿,干脆成立了官方“钨砂公司”。两头握手,皆大欢喜,高利润摆在案头,大家都心照不宣。
表面上看,合作顺利,钨矿滚滚外运,银元收成颇丰。谁都以为风平浪静,革命有了救命钱,红军安稳过关。其实暗流汹涌:蒋介石发觉底下和德国做买卖的,不止自己,这下火冒三丈,对广东陈济棠处处设卡,还勒令加紧围剿,防止红军资金链不断。钨砂运输也不容易,中间常有埋伏、劫道、倒卖,价钱压薄了许多。大环境更危险,国际格局变动,德国、英美对中国钨矿的需求、水涨船高,贸易路线时断时续。红军与地方军阀矛盾公开化,利益分配说不清,道义和现实冲突越来越大,眼看着合作模式就像拉锯战,谁都想多捞一票,谁也不肯让步,和解无望。
真要说起来,红军靠着卖钨砂找商人合作,养活了十万大军,这招确实“妙”。有人夸:多亏当年“智取钨矿”发财创奇迹,救了革命的命。可换个角度看,干革命需要扎实建家底还是得靠办实业发大财?难不成真如那些口口声声叫好的:以后打仗都得先开公司。红军和陈济棠握手言欢,咱都成了“合伙人”,是革命的智慧还是无奈的妥协?当年真有人敲锅卖铁、泡萝卜水过活,结果伟人坐办公室里炒钨砂卖德国,钱袋子鼓起来,你说值不值?要不干脆都别打仗了,去当矿老板岂不更爽?调侃归调侃,事实摆在眼前,这样的经济合作固然撑住了一时,能不能长久,能不能不动摇初心,谁也难下定论。
您怎么看?要是革命真得靠“创业养军队、当老板赚外汇”,那还叫什么革命?巧合的是,红军养命的钱,好多来自跟对手合作,甚至出口给希特勒德国这种大冤家。有人夸这是“灵活机动、策略高明”,有人说这是“原则放弃、逐利至上”。您站哪头?要是换作21世纪的今天,假如中国还有这种左右横跳的“钨矿生意”,您是力挺还是要抵制?天平该倾向于生存,还是该坚守底线?评论区见,等您拍砖!
股票杠杆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