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4年,魏国发生了一场政变。权倾朝野的司马师废黜了当时的皇帝曹芳,改立年仅14岁的曹髦为新君。然而这位年轻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朝政大权完全被司马家族掌控。
司马师去世后,其弟司马昭接掌大权。他对曹髦的控制比兄长更为严苛,朝中大小事务都不让皇帝插手。忍无可忍的曹髦愤怒地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表达了对司马昭专权的不满。
最终,曹髦决定不再隐忍。他亲自率领宫中侍卫,手持兵器前往讨伐司马昭。然而在东止城门处遭遇了司马昭的心腹贾充。贾充指使手下成济当街弑君,这一暴行震惊天下,也让司马昭背负了千古骂名。
令人唏嘘的是,曹髦原本有四位亲信大臣,但在关键时刻,他们全都背叛了皇帝,投靠了司马家族。这四人分别是:
首先是司马望。作为司马懿的侄子,他虽与曹髦关系密切,经常一起讨论儒家经典,但终究是司马家族的一员。为了避免卷入政治漩涡,他主动请求外调任职。
展开剩余54%其次是文采斐然的王沈。他从小被叔父王昶抚养长大,深受曹髦赏识。但在曹髦准备讨伐司马昭时,他却选择向司马昭告密,导致皇帝遇害。
第三位是出身名门的裴秀。他因参与拥立新君曹奂的密谋,获得了司马昭的重用和封赏。
最后是足智多谋的钟会。这位被誉为当代张良的谋士,一直为司马家族出谋划策,自然也不会站在曹髦这边。
曹髦虽然年轻,却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骨气。面对强大的司马家族,他明知胜算渺茫,仍选择奋起反抗。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至今仍令人敬佩。可惜他身边最信任的人都在关键时刻背弃了他,让这位有才华的年轻皇帝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杠杆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