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市建筑企業克服種種不利因素影響,實現穩定增長,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229億元(同比增長6%),又一次獲得全國縣市級第一,實現了“七連冠”。其中,在省外完成產值1682億元,同比增長3.4%。
去年全市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229億元
“建筑之鄉”又獲全國第一
目前,全市建筑企業總數為275家。其中,特級企業5家,一級企業68家,二級企業59家,三級及其他143家。受經濟大環境和政策的影響,加上部分建筑企業管理經營不善,我市建筑業去年遭遇了自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困難與危機,主要指標都不同程度下滑。
面對嚴峻形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出臺各種扶持政策。市建管局積極應對,主動作為,到柯橋、義烏、慈溪學習考察,提高我市建筑業的管理水平。該局先后組織了多期多層次的培訓,解決企業資質就位遇到的中級工培訓問題和企業外出承接業務遇到的困難。市建管局還主動幫助企業解決轉貸困難,努力使企業走出困境。
在市建管局的建議下,我市成立了建筑業服務中心。該局還積極開展送法務到企業活動,提高企業防范風險的能力;主動協調公檢法部門,組織開展建筑領域違法犯罪和工程款拖欠專項整治行動,盡可能幫助企業解決司法方面遇到的各類問題。
在市內,市建管局圍繞“強市名城”“平安東陽”目標,以創建“平安工地”為載體,狠抓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一年來共核查了57個在建工程項目,涉及建筑施工企業31家,建筑面積311萬平方米,簽發整改通知書57份。經過揚塵治理,建筑工地施工環境、場容場貌明顯改觀。
爭第一容易,保第一難。連續七年,我市建筑業總產值蟬聯了全國縣市級第一,但要繼續保持優勢,面臨的困難與壓力也很大。
市建筑業管理局局長葛德中說,“十三五”是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我市土建一枝獨大的現狀已無法適應今后的建筑市場。要想保持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向路橋、鐵路、機場、船塢碼頭、水利水電等專業施工轉型。同時,國內“營改增”政策的實施、資質換證新辦法的出臺、兩年質量治理行動的部署等,都迫使建筑企業必須轉變發展思路,“走出去”搶占國際建筑市場。
市內部分企業已經自覺開展研究探索和實踐,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三建、中天等建筑企業,通過“走出去”嘗到了甜頭;有的企業已在積極爭取鐵路施工增項;有的企業充分發揮木雕古建優勢,積極拓展業務;有的企業在非洲建筑市場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成為“走出去”發展的領航者。